专利摘要:
一電源纜線連接器(106)係包含一外殼(108),該外殼具有一匹配端部(174)與一纜線端部(176)。該外殼具有一腔室(178),該腔室於該匹配端部與該纜線端部之間延伸,而該外殼具有一接合特徵(194),該接合特徵經配置以與一插座連接器(102)接合,該插座連接器則從一基板(104)延伸。於該腔室中接收一平纜線(110)。該平纜線從該纜線端部(176)延伸,且該平纜線具有一匹配部分(136),該匹配部分則從該匹配端部(174)延伸。該匹配部分係經配置以接收於該插座連接器中,因此該平纜線直接與該插座連接器之一電源終端(114)接合。
公开号:TW201324959A
申请号:TW101135823
申请日:2012-09-28
公开日:2013-06-16
发明作者:David Patrick Orris;Daniel Yi;Richard Grzybowski
申请人:Tyco Electronics Corp;
IPC主号:H01R12-00
专利说明:
電源纜線連接器
本發明與一電氣連接器有關,該電氣連接器係與一電源纜線一起使用。
電源連接器系統,像是在資料通訊領域中所使用的所述系統,一般而言包括一匯電條,以供應電源至該資料通訊系統中之多數卡或模組。該匯電條一般而言包括固定至該匯電條之一或多個插座電源連接器。其他電源連接器係終端於該等插座電源連接器。所述該等電源連接器可以終端於一電源纜線之一端,並包括插入至該插座電源連接器之一刀板(blade)。
已知之纜線固定式電源連接器並非沒有缺點。這種電源纜線連接器於該刀板與該電源纜線之間需要一電源連接。該等組件及組合建立介面所需的時間,增加該電源纜線連接器系統的成本與複雜度。此外,這種電源纜線連接器需要用以與插座電源連接器連接之固定硬體,且這種電源纜線連接器係無法從該插座電源連接器脫離。
需要一種電源纜線連接器,其提供一種經濟、可靠以及於一電源纜線及一插座電源連接器之間為可分離之電源連接。
根據本發明,一電源纜線連接器係包括一外殼,該外殼具有一匹配端部與一纜線端部。該外殼具有一腔室,該腔室於該匹配端部與該纜線端部之間延伸,而該外殼具有一接合特徵,該接合特徵經配置以與一插座連接器接合,該插座連接器則從一基板延伸。於該腔室中接收一平纜線。該平纜線從該纜線端部延伸,且該平纜線具有一匹配部分,該匹配部分則從該匹配端部延伸。該匹配部分係經配置以接收於該插座連接器中,因此該平纜線直接與該插座連接器之一電源終端接合。
第一圖描述根據一示例具體實施例所形成之一電源連接器系統100。電源連接器系統100包括一插座連接器102,插座連接器102則固定至一基板104。在所述具體實施例中,插座連接器102係為一匯電條連接器(busbar connector),並於之後稱為匯電條連接器102。在替代實施例中可以使用其他類型之插座連接器102。在所述具體實施例中,基板104係為一匯電條,並於之後稱為匯電條104。可以使用其他類型之基板104以供給該插座連接器102電源。
電源連接器系統100包括一電源纜線連接器106,電源纜線連接器106與匯電條連接器102耦合。電源纜線連接器106包括一外殼108,外殼108耦合至一平纜線110之一端。電源透過匯電條連接器102於匯電條104與平纜線110之間傳輸。電源纜線連接器106允許平纜線110於一分離式介面處與匯電條連接器102直接耦合。
第二圖為電源連接器系統100之前方立體圖,其顯示平衡狀態電源纜線連接器106,用以與匯電條連接器102耦合。第三圖為電源連接器系統100之後方立體圖,其顯示平衡狀態電源纜線連接器106,用以與匯電條連接器102匹配。
匯電條連接器102包括一插座外殼112,插座外殼112保持一對電源終端114。插座外殼112可以保持任何數量之電源終端114。電源終端114係與匯電條104(於第一圖所示)電氣連接。當電源纜線連接器106與匯電條連接器102匹配時,電源終端114便與平纜線110(於第一圖所示)電氣連接。
插座外殼112具有一插座116,插座116接收電源終端114並接收平纜線110。平纜線110係於插座116之中直接與電源終端114耦合。電源終端114係接收於插座外殼112中,並暴露於插座116中。插座116係於插座外殼112之一匹配端部118處開放。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插座116於匹配端部118處具有一斜面引導部,用以引導平纜線110進入插座116之中。
插座外殼112具有一基部120,基部120則相對於匹配端部118。基部120係經配置以固定至匯電條104。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電源終端114係透過基部120裝載至插座外殼112之中。插座外殼112包括數個接合特徵122,當電源纜線連接器106匹配至匯電條連接器102時,接合特徵122係經配置以與電源纜線連接器106接合。
第四圖描述匯電條連接器102。電源終端114也於第四圖中圖示。電源終端114包括複數個彈簧束124,當平纜線110(於第一圖所示)裝載至插座116之中時,彈簧束124係經配置以與平纜線110接合。彈簧束124係為可變形,且係經配置以於平纜線110裝載於其之中對平纜線110施加彈力偏壓。視情況所需,插座116可以具有接收不同大小範圍平纜線110的尺寸。例如,具有不同厚度之平纜線可被裝載至插座116之中,其中不同尺寸平纜線110係經配置以利用彈簧束124進行接合,以確保電源終端114與平纜線110之間的電源連接。插座116也比平纜線110為寬,以允許平纜線110於插座116之中浮動。可以提供數個彈簧束124以確保當平纜線110於插座116之中不同側向(例如,側對側)位置時,電源終端114仍與該平纜線110接合。
電源終端114具有數個固定特徵126,用以將電源終端114固定至匯電條104。固定特徵126係提供於基部120處,然而在替代具體實施例中固定特徵126可為於其他位置。在該所述具體實施例中,固定特徵126構成數個開口,該等開口接收數個扣件穿過其中,以將電源終端114力學及電氣連接至匯電條104。在替代具體實施例中可以使用其他類型的固定特徵,像是焊接墊片。
第五圖為平纜線110之側視圖。第六圖為平纜線110之上視圖。平纜線110係為可撓纜線。平纜線110具有一主體130,主體130於對第一與第二端部132、134之間的長度縱向延伸。平纜線110於第一端部132定義一匹配部分136。匹配部分136係為平纜線110裝載至匯電條連接器102(於第一圖所示)之中的部分。
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平纜線110具有矩形斷面。平纜線110具有在平纜線110第一與第二側部140、142之間測量之寬度138,平纜線110具有在一第一平面146與一第二平面148之間測量之厚度144。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第一與第二平面146、148具有實質上相似的寬度。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寬度138明顯大於厚度144。例如,寬度138可以至少為厚度144之十倍。
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平纜線110於匹配部分136處折疊,因此平纜線110匹配部分136係為從主體130其他部分之至少兩倍厚。視情況所需,平纜線110可以於匹配部分136處折疊多次。在其他具體實施例中,平纜線110可以不折疊,而匹配部分136具有與主體130其他部分相同的厚度。在該所述具體實施例中,平纜線110折疊一次,因此平纜線110之一折疊部分定義一第一層150與一第二層152。利用在匹配部分136處折疊平纜線110的方式,第一平面146便暴露於匹配部分136的兩側部上。第二平面148於第一與第二層150、152之間之該介面處與其自身接合。
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匹配部分136包括一暴露段154與一包裝段156兩者。暴露段154係為匹配部分136延伸超過外殼108(於第一圖所示)的部分。包裝段156則為匹配部分136位於外殼108之中的部分。暴露段154係經配置以接收於插座116(於第二圖所示)之中。暴露段154可被電鍍,而包裝段156則維持未電鍍。
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平纜線110包括穿過包裝段156中第一與第二層150、152之數個開口158。開口158接收外殼108之一部分,以將平纜線110固定於外殼108之中。在替代具體實施例中可以提供其他特徵以將平纜線110與外殼108固定至一起。
視情況所需,一套筒或塗層160可以覆蓋匹配部分136朝後之平纜線110部分。套筒160可以與平纜線110電氣絕緣,以避免與平纜線110不經意的接觸。套筒160並不覆蓋匹配部分136,特別是不覆蓋暴露段154,因此該暴露段154保持未覆蓋且暴露,以與電源終端114(於第二圖與第三圖所示)直接接合。
第七圖為外殼108(於第一圖所示)之分解圖。外殼108係由一對耦合一起的殼板170所形成。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殼板170係為相同,其中一殼板170係相對於另一殼板170倒置。殼板170定義一上方殼板與一下方殼板,而平纜線110係經配置以三明治形式位於該上方殼板與下方殼板之間。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外殼108可由不同殼板耦合一起而形成,而非以相同殼板170耦合形成。在替代具體實施例中,外殼108可由多於或少於兩部件所形成。
每一殼板170都包括一介電本體172,介電本體172於一匹配端部174與一纜線端部176之間延伸。殼板170於外殼108之內部中定義外殼108之一腔室178。腔室178於匹配端部174與纜線端部176之間延伸。平纜線110(於第一圖所示)係經配置以接收於腔室178之中。每一殼板170都包括數個纜線鎖固特徵180,纜線鎖固特徵180係用於將平纜線110固定於腔室178之中。在該所述具體實施例中,纜線鎖固特徵180包括一支柱182與一開口184。殼板170之支柱182係經配置以接收於平纜線110中之對應開口158中。當兩殼板170係耦合一起形成外殼108時,一殼板170之支柱182便接收於另一殼板170之開口184之中。在替代具體實施例中可使用其他類型的纜線鎖固特徵180。
殼板170包括數條通道186,通道186對腔室178開放。通道186定義環繞平纜線110之數個空氣區域,以促進消散由平纜線110所產生的熱。
殼板170包括數個鎖固特徵188,鎖固特徵188係用於將兩殼板170固定於一起。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在殼板170一側部上之鎖固特徵188構成一閂扣190,而在殼板170另一側部上之鎖固特徵188構成一扣部192。當兩殼板170耦合一起形成外殼108時,每一殼板170之閂扣190便與另一殼板170之扣部192接合,以將兩殼板170固定至一起。在替代具體實施例中可以使用其他類型的鎖固特徵188。
每一殼板170都包括一接合特徵194,接合特徵194係經配置以與匯電條連接器102(於第一圖所示)接合,以將電源纜線連接器106固定至匯電條連接器102。在該所述具體實施例中,接合特徵194構成一可變形閂扣,然而在替代具體實施例中可使用其他類型之接合特徵。
回到第二圖與第三圖,描述組裝狀態之電源纜線連接器106。兩殼板170定義上方與下方殼板,上方與下方殼板耦合一起形成外殼108。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使用兩相同殼板170形成外殼108。兩殼板170係為陰陽連接器,以允許相同殼板170耦合在一起。當外殼108被組裝時,外殼170之匹配端部174定義外殼108之一匹配端部,在此之後則稱為外殼108之匹配端部174。殼板170之纜線端部176則定義外殼108之一纜線端部176,在此之後則稱為外殼108之纜線端部176。
外殼108之腔室178接收平纜線110。平纜線110以三明治形式位於上方與下方殼板170之間。當殼板170耦合一起形成外殼108時,支柱182(於第七圖所示)延伸穿過平纜線110之開口158(於第六圖所示),以將平纜線110固定於外殼108之中。平纜線110完全延伸穿過外殼108,因此平纜線110之部分朝向纜線端部176後方延伸,而平纜線110之部分朝向匹配端部174前方延伸。例如,平纜線110匹配部分136之暴露段154係為平纜線110從外殼108朝前方延伸之部分。匹配部分136朝向外殼108前方延伸,因此匹配部分136可以被裝載至插座116之中,以與電源終端114匹配。在匹配期間,電源纜線連接器106係於箭頭A的方向與匯電條連接器102耦合。插座116係具有接收平纜線110匹配部分136的尺寸。視情況所需,插座116可以較大以允許電源纜線連接器106相對於匯電條連接器102存在輕微的錯位。
當電源纜線連接器106耦合至匯電條連接器102時,接合特徵194與匯電條連接器102之對應接合特徵122接合,以將電源纜線連接器106固定至匯電條連接器102。接合特徵194係可從接合特徵122釋放,因此電源纜線連接器106可從匯電條連接器102移除。因此電源纜線連接器106係可從匯電條連接器102分離,以允許電源纜線連接器106與匯電條連接器102之間的可脫離及可重複匹配。視情況所需,接合特徵194係為閂扣,其中可以擠壓該等閂扣之後端,以將接合特徵194從接合特徵122釋放。每一接合特徵194都包括一窗口196。當接合特徵194與對應接合特徵122接合時,接合特徵122便接收於窗口196。當接合特徵122接收於該窗口196時,便可以限制電源纜線連接器106相對於匯電條連接器102的側對側浮動,確保電源纜線連接器106相對於匯電條連接器102有適當的定位。
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一電源連接器198係終端於平纜線110靠近平纜線110第二端部134處。平纜線110於電源連接器198與外殼108之間係為可撓。平纜線110於電源連接器198與外殼108之間可以具有任意長度。平纜線110為可撓性的話,就可以在該系統中其他組件之間被選徑及/或環繞。
平纜線110可被簡單製造。在耦合至外殼108之前,平纜線110不需要進行壓條及準備。平纜線110提供大量表面面積進行熱消散,其允許電源連接器系統100傳輸較高的電流或於較低操作溫度下操作。平纜線110的可撓性允許電源連接器系統100適用於受限空間中。平纜線110可以具有低阻抗、低電感及/或高電容。平纜線110係於一分離式介面處與電源終端114直接連接。在平纜線110與電源終端114之將並不提供其他組件,像是終端或接點。平纜線110與匯電條104之間之匹配介面的數量則受限於電源終端114與匯電條104以及電源終端114與平纜線110之間的介面。
第八圖與第九圖描述一電源連接器系統200,其圖示一匯電條連接器202與一電源纜線連接器206。第八圖為電源連接器系統200之前方立體圖,其圖示該平衡狀態電源纜線連接器206,用以耦合至匯電條連接器202。第九圖為電源連接器系統200之後方立體圖,其圖示該平衡狀態電源纜線連接器206,用以耦合至匯電條連接器202。
電源連接器系統200包括匯電條連接器202,匯電條連接器202係經配置以固定至一匯電條,像是固定至匯電條104(於第一圖所示)。匯電條連接器202可以與匯電條連接器102(於第一圖所示)相同。電源纜線連接器206係經配置以耦合至匯電條連接器202。電源纜線連接器206包括一外殼208,外殼208耦合至一平纜線210之一端部。平纜線210可以與平纜線110(於第一圖所示)相同。透過匯電條連接器202於匯電條與平纜線210之間傳輸電源。電源纜線連接器206允許平纜線210於一分離式介面處與匯電條連接器202直接耦合。
匯電條連接器202包括一插座外殼212,插座外殼212保持一對電源終端214。電源終端214係經配置以與匯電條電氣連接。當電源纜線連接器206與匯電條連接器202匹配時,電源終端214便與平纜線210直接連接。插座外殼212具有一插座216,插座216係於插座外殼212之一匹配端部218處開放。插座外殼212具有一基部220,基部220則相對於匹配端部218。插座外殼212包括數個接合特徵222,接合特徵222係經配置以與電源纜線連接器206接合。
平纜線210具有一主體230,主體230於對第一與第二端部232、234之間的長度縱向延伸。平纜線210於第一端部232定義一匹配部分236。匹配部分236係為平纜線210裝載至匯電條連接器202之中的部分。平纜線210具有在一第一平面246與一第二平面248之間測量之厚度。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平纜線210於匹配部分236處折疊。匹配部分236朝向外殼208前方延伸,因此匹配部分236可以被裝載至插座216之中,以與電源終端214匹配。在匹配期間,電源纜線連接器206係於箭頭B的匹配方向中與匯電條連接器202耦合。插座216具有接收平纜線210匹配部分236的尺寸。視情況所需,插座216可以較大以允許電源纜線連接器206相對於匯電條連接器202存在輕微的錯位。
外殼208係以一對耦合在一起之殼板270所形成。每一殼板270都包括一介電本體272,介電本體272於一匹配端部274與一纜線端部276之間延伸。殼板270於外殼208之內部中定義外殼208之一腔室278。平纜線210係經配置以接收並固定於腔室278之中。
殼板270係包括數個固定特徵280,固定特徵280係用於將外殼208固定至另一組件,像是固定至一面板、卡、板或其他組件,一般上以282所表示。面板282係為可移動式,以朝向並朝離該匯電條及匯電條連接器202移動。外殼208可與面板282一起移動,以將電源纜線連接器206與匯電條連接器202匹配及脫離。視情況所需,可以將多數電源纜線連接器206固定至面板282,其中所有電源纜線連接器206都可與面板282一起移動,以同時與數個對應匯電條連接器202匹配,而匯電條連接器202可以或可以不固定至相同匯電條。
在所描述具體實施例中,固定特徵280構成架座以接收數個有肩螺釘,然而在替代具體實施例中可使用其他類型的固定特徵280。視情況所需,固定特徵280相對於面板282可以輕微的浮動或移動,以允許外殼208相對於面板282的位置轉換。外殼208相對於面板282的浮動允許電源纜線連接器206相對於匯電條連接器202的對齊校正。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外殼208可以於橫向於匹配方向(箭頭B)的至少一方向中移動。例如,外殼208可以於一第一側方向(箭頭C)及/或一第二側方向(箭頭D)中移動。外殼208可於一浮動窗口中移動,浮動窗口係夠大以調節電源纜線連接器206相對於以於其之間適當匹配之匯電條連接器202的對齊校正。例如,外殼208的位置可以在不進行面板282的側向移動下所校正(其可能受到該系統限制而僅能沿著該匹配方向線性移動)。
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可以於一資料通訊應用程式中使用電源連接器系統200,該資料通訊應用程式則為一伺服器之一部分。該伺服器可以具有一背板,該背板具有一聯繫匯電條,並具有固定至該匯電條之數個匯電條連接器202。許多卡與模組可以耦合至該背板,該等所述卡及模組可能需要電源。一或多個電源纜線連接器206可以與每一卡或模組關聯。當該等卡或模組插入至該伺服器及/或背板時,電源纜線連接器206便與匯電條連接器202耦合。視情況所需,電源纜線連接器206可以係為可盲匹配形式(blind-matable),因為電源纜線連接器206並不另外由一安裝器所固持,且不另外插入至匯電條連接器202之中,而是電源纜線連接器206與面板282一起移動,並在不個別與電源纜線連接器206對齊的情況下與匯電條連接器202耦合。
殼板270包括數個鎖固特徵288,鎖固特徵288係用於將兩殼板270固定於一起。殼板270包括數個接合特徵294,接合特徵294係經配置以與匯電條連接器202接合,以將電源纜線連接器206固定至匯電條連接器202。在該所述具體實施例中,接合特徵294構成數個臂狀物(於之後稱為臂狀物294),臂狀物294從匹配端部274沿著平纜線210之匹配部分236延伸,並與匹配部分236相間隔。臂狀物294可以與匹配部分236平行。臂狀物294係沿著其內部表面具有數個導槽296,導槽296則面對匹配部分236。導槽296接收插座外殼212之接合特徵222,導槽296做為數個引導特徵以引導外殼208與匯電條連接器202匹配。導槽296可以具有一斜面引導部。導槽296可以比接合特徵222的寬度為寬,以允許電源纜線連接器206相對於匯電條連接器202進行側對側浮動。接合特徵294係可從接合特徵222釋放,因此電源纜線連接器206可從匯電條連接器202移除。因此電源纜線連接器206係可從匯電條連接器202分離,以允許電源纜線連接器206與匯電條連接器202之間的可脫離及可重複匹配。
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一電源連接器298係終端於平纜線210靠近平纜線210第二端部234處。平纜線210於電源連接器298與外殼208之間係為可撓。平纜線210於電源連接器298與外殼208之間可以具有任意長度。平纜線210為可撓允許平纜線210可於該系統中其他組件之間選徑及/或環繞。
第十圖描述根據一示例實施例所形成之一電源連接器系統300。電源連接器系統300包括固定至一基板304之數個插座連接器302。可以提供任意數量之插座連接器302。在該所述具體實施例中,插座連接器302係為數個卡緣連接器,並於此後稱為卡緣連接器302。在替代具體實施例中可以使用其他類型之插座連接器302。在該所述具體實施例中,基板304為一電路板,並於此後稱為電路板304。可以使用其他類型之基板304以提供該(等)插座連接器302電源。
電源纜線連接器106係耦合至卡緣連接器302。替代的,電源纜線連接器206(於第八圖及第九圖所示)可以耦合至卡緣連接器302。透過卡緣連接器302於電路板304與平纜線110之間傳輸電源。電源纜線連接器106允許平纜線110於一分離式介面處與卡緣連接器302直接耦合。
每一卡緣連接器302都包括一插座外殼312,插座外殼312保持數個電源終端314。插座外殼312可以保持任何數量之電源終314。電源終端314係與電路板304電氣連接。當電源纜線連接器106與卡緣連接器302匹配時,電源終端314便與平纜線110電氣連接。
插座外殼312具有一插座316,插座316接收電源終端314並接收平纜線110。平纜線110係於插座316之中直接與電源終端314耦合。電源終端314係接收於插座外殼312中,並暴露於插座316中。插座316係於插座外殼312之一匹配端部318處開放。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插座316於匹配端部318處具有一斜面引導部,用以引導平纜線110進入插座316之中。
插座外殼312具有一基部320,基部320則相對於匹配端部318。基部320係經配置以固定至電路板304。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電源終端314係透過基部320裝載至插座外殼312之中。插座外殼312包括數個接合特徵322,當電源纜線連接器106與卡緣連接器302匹配時,接合特徵322係經配置以與電源纜線連接器106接合。在該所述具體實施例中,接合特徵322係為數個突片或突出部,該等突片或突出部從插座外殼312朝外延伸。電源纜線連接器106之可變形閂扣194係經配置以將電源纜線連接器106接合突片以可鎖方式固定至插座外殼312。
電源終端314包括數個彈簧束324,當平纜線110裝載至插座316之中時,彈簧束324係經配置以與平纜線110接合。彈簧束324係為可變形,且係經配置以於平纜線110裝載於其之中對平纜線110施加彈力偏壓。電源終端314具有數個固定特徵326,以將電源終端314固定至電路板304。在該所述具體實施例中,固定特徵326構成數個順應針,該等順應針係接收於電路板304之數個電鍍連通孔中。在替代具體實施例中可以使用其他類型的固定特徵,像是數個焊接尾部。
第十一圖描述根據一示例實施例所形成之一電源連接器系統400。電源連接器系統400包括經配置以固定至一基板之一插座連接器402,該基板則像是一電路板。可以提供任意數量之插座連接器402。插座連接器402係與插座連接器302(於第十圖所示)類似,然而插座連接器402較插座連接器302為寬,且插座連接器402係經配置以與多於一個電源纜線連接器106匹配。
100‧‧‧電源連接器系統
102‧‧‧插座連接器/匯電條連接器
104‧‧‧基板/匯電條
106‧‧‧電源纜線連接器
108‧‧‧外殼
110‧‧‧平纜線
112‧‧‧插座外殼
114‧‧‧電源終端
116‧‧‧插座
118‧‧‧匹配端部
120‧‧‧基部
122‧‧‧接合特徵
124‧‧‧彈簧束
126‧‧‧固定特徵
130‧‧‧主體
132‧‧‧第一端部
134‧‧‧第二端部
136‧‧‧匹配部分
138‧‧‧寬度
140‧‧‧第一側部
142‧‧‧第二側部
144‧‧‧厚度
146‧‧‧第一平面
148‧‧‧第二平面
150‧‧‧第一層
152‧‧‧第二層
154‧‧‧暴露段
156‧‧‧包裝段
158‧‧‧開口
160‧‧‧套筒
170‧‧‧殼板
172‧‧‧介電主體
174‧‧‧匹配端部
176‧‧‧纜線端部
178‧‧‧腔室
180‧‧‧纜線鎖固特徵
182‧‧‧支柱
184‧‧‧開口
186‧‧‧通道
188‧‧‧鎖固特徵
190‧‧‧閂扣
192‧‧‧扣部
194‧‧‧接合特徵
196‧‧‧窗口
198‧‧‧電源連接器
200‧‧‧電源連接器系統
202‧‧‧匯電條連接器
206‧‧‧電源纜線連接器
208‧‧‧外殼
210‧‧‧平纜線
212‧‧‧插座外殼
214‧‧‧電源終端
216‧‧‧插座
218‧‧‧匹配端部
220‧‧‧基部
222‧‧‧接合特徵
230‧‧‧主體
232‧‧‧第一端部
234‧‧‧第二端部
236‧‧‧匹配部分
246‧‧‧第一平面
248‧‧‧第二平面
270‧‧‧殼板
272‧‧‧介電本體
274‧‧‧匹配端部
276‧‧‧纜線端部
278‧‧‧腔室
280‧‧‧固定特徵
282‧‧‧面板
288‧‧‧鎖固特徵
294‧‧‧接合特徵
296‧‧‧導槽
298‧‧‧電源連接器
300‧‧‧電源連接器系統
302‧‧‧插座連接器/卡緣連接器
304‧‧‧基板/電路板
312‧‧‧插座外殼
314‧‧‧電源終端
316‧‧‧插座
318‧‧‧匹配端部
320‧‧‧基部
322‧‧‧接合特徵
324‧‧‧彈簧束
326‧‧‧固定特徵
400‧‧‧電源連接器系統
402‧‧‧插座連接器
第一圖描述根據一示例具體實施例所形成之一電源連接器系統。
第二圖為(第一圖所示之)該電源連接器系統之一電源纜線連接器與一匯電條連接器之前方立體圖。
第三圖為第二圖所示之該電源纜線連接器與該匯電條連接器之後方立體圖。
第四圖描述第一圖及第二圖所示之該匯電條連接器。
第五圖為第二圖及第三圖所示之該電源纜線連接器之一纜線側視圖。
第六圖為第五圖所示之該纜線上視圖。
第七圖為第二圖及第三圖所示之該電源纜線連接器之一外殼分解圖。
第八圖描述根據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之一電源連接器系統,其顯示一匯電條連接器與一電源纜線連接器。
第九圖為第八圖所示之該平衡狀態電源纜線連接器之後方立體圖,用以與該匯電條連接器匹配。
第十圖描述根據一示例實施例所形成之一電源連接器系統。
第十一圖描述根據一示例實施例所形成之一電源連接器系統。
100‧‧‧電源連接器系統
106‧‧‧電源纜線連接器
102‧‧‧插座連接器/匯電條連接器
108‧‧‧外殼
110‧‧‧平纜線
104‧‧‧基板/匯電條
权利要求:
Claims (10)
[1] 一種電源纜線連接器(106、206),該電源纜線連接器包含一外殼(108、208),該外殼具有一匹配端部(174、274)與一纜線端部(176、276),其特徵在於:該外殼具有一腔室(178、278),該腔室於該匹配端部與該纜線端部之間延伸,該外殼具有一接合特徵(194、294),該接合特徵經配置以與一插座連接器(102、302)接合,該插座連接器從一基板(104)延伸,而一平纜線(110、210)則接收於該腔室之中,該平纜線從該纜線端部(176、276)延伸,該平纜線具有一匹配部分(136、236),該匹配部分從該匹配端部(174、274)延伸,該匹配部分係經配置以接收於該插座連接器之中,因此該平纜線直接與該插座連接器之一電源終端(114、214)接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源纜線連接器,其中該平纜線包含一第一平面(146、246)與一第二平面(148、248),至少該第一與第二平面之一係與該電源終端(114、214)接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源纜線連接器,其中該平纜線係於該匹配部分(136)處折疊,因此該平纜線之匹配部分係為從該外殼(108)之纜線端部延伸之該平纜線部分之至少兩倍厚。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源纜線連接器,其中該平纜線係為可撓性的。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源纜線連接器,其中該平纜線具有一矩形斷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源纜線連接器,其中該平纜線具有在一第一平面(146)與一第二平面(148)之間測量之一寬度(138)與一厚度(144),其中該寬度係為該厚度之至少十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源纜線連接器,其中該平纜線係於該匹配端部(174)處折疊,以定義一折疊部分,該折疊部分具有一第一層(150)與一第二層(152),該折疊部分之至少一部分係接收於該外殼(108)之中,而該平纜線具有數個開口(158),該等開口延伸穿過該第一與第二層,因此該外殼之一支柱(182)係延伸穿過該第一與第二層中之該等開口。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源纜線連接器,進一步包含一套筒(160)該套筒覆蓋從該外殼(108)纜線端部(176)延伸之該平纜線部分,該平纜線之匹配端部(174)並未覆蓋,且其暴露以與該電源終端(114)直接接合。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源纜線連接器,其中該接合特徵(194)包含一閂扣(190),該閂扣係配置以將該外殼(108)以可鎖方式固定至該插座連接器(102)。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源纜線連接器,其中該接合特徵(294)包含一臂狀物,該臂狀物從該匹配端部(274)沿著該匹配部分(236)延伸,並與該匹配部分(236)相間隔,該臂狀物具有一導槽(296),該導槽係經配置以接收該插座外殼(212)之一接合特徵(222),以引導該外殼(208)與該匯電條連接器匹配。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565147B|2017-01-01|電源纜線連接器
TWI264158B|2006-10-11|Electrical connector tie bar
TWI523349B|2016-02-21|具有接觸模組之電氣連接器
US9812801B2|2017-11-07|Cable holding member, plug connector, connector device, flat cabl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plug connector
US8449321B2|2013-05-28|Power connector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ies and systems having the same
US10283885B2|2019-05-07|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7731520B1|2010-06-08|Blade and receptacle power connector
US8197282B1|2012-06-12|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 | connector structure and assembly thereof
TWM250433U|2004-11-11|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long circuit boards
KR102233071B1|2021-03-29|인쇄 회로 기판을 가지는 일회용 전기 커넥터
TW579618B|2004-03-11|Dual function RJ connector
JP3227999U|2020-10-01|ハイパワーボード対ボード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
JP2015516109A|2015-06-04|印刷回路基板を相互接続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
TW201832430A|2018-09-01|通訊系統之插頭連接器之插頭接點
TWI415333B|2013-11-11|電連接器
US9203165B2|2015-12-01|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ntact for interconnecting different components
US20200106201A1|2020-04-02|Board-to-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for add-in cards
CN108429029B|2021-02-12|连接器、插座以及连接系统
TWM505082U|2015-07-11|連接器組合
CN214478325U|2021-10-22|具分流结构的电连接器及分流装置
TW202137640A|2021-10-01|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及其分流裝置
TWI628870B|2018-07-01|電連接器
TWM425428U|2012-03-21|Card connector
TWM622006U|2022-01-11|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
US20190199021A1|2019-06-27|Connector assembly with folded flat cable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TWI565147B|2017-01-01|
US20130089997A1|2013-04-11|
US8840415B2|2014-09-23|
WO2013052280A1|2013-04-11|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US3149897A|1961-08-29|1964-09-22|Hans G Martineck|Printed cable connector|
US3154365A|1962-07-16|1964-10-27|Kent Mfg Co|Holder for conductor tape|
US3897130A|1973-12-03|1975-07-29|Itt|Flat cable connector|
US3941448A|1974-07-29|1976-03-02|E. I. Du Pont De Nemours & Company|Connector block|
US4740867A|1987-03-26|1988-04-26|Advanced Circuit Technology, Inc.|Printed circuit connection system|
US4963098A|1988-02-26|1990-10-16|Amp Incorporated|Blind mate shielded input/output connector assembly|
JPH07505007A|1991-11-18|1995-06-01|||
JPH0766844B2|1991-12-13|1995-07-19|株式会社フジソク|コネクタ装置とその接触装置|
US5240420A|1992-03-31|1993-08-31|Research Organization For Circuit Knowledge|Self-aligning high-density printed circuit connector|
JP3285242B2|1993-01-25|2002-05-27|矢崎総業株式会社|コネクタ構造|
US5431576A|1994-07-14|1995-07-11|Elcon Products International|Electrical power connector|
US5967831A|1995-01-23|1999-10-19|The Whitaker Corporation|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6039600A|1997-10-10|2000-03-21|Molex Incorporated|Male connector for flat flexible circuit|
US5954536A|1998-03-27|1999-09-21|Molex Incorporated|Connector for flat flexible circuitry|
US6010359A|1998-07-08|2000-01-04|Molex Incorporated|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for shielded flat flexible circuitry|
US6062900A|1998-11-30|2000-05-16|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ZIF FFC connector having a strain relief|
US6176734B1|1999-02-19|2001-01-23|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Transition cable assembly|
US6193544B1|1999-11-04|2001-02-27|Jae Electronics, Inc.|Flexible circuit service connector|
DE10015044C1|2000-03-25|2001-11-08|Hoelzle Dieter Tech Projekte|Steckverbinder für Flachbandleitungen|
US6464534B1|2000-10-04|2002-10-15|Fci Usa, Inc.|Flexible circuit assembly having a flexible circuit support connected to a flexible circuit|
JP2003022855A|2001-07-09|2003-01-24|Yazaki Corp|ホルダ|
GB0116810D0|2001-07-10|2001-08-29|Delphi Tech Inc|Electrical connection system|
US6558186B1|2001-10-11|2003-05-06|Molex Incorporated|Keyed connector assembly for flat flexible circuitry|
TW532663U|2002-06-20|2003-05-11|Hon Hai Prec Ind Co Ltd|A connector assembly|
JP4082571B2|2002-06-26|2008-04-30|矢崎総業株式会社|コネクタの嵌脱構造|
JP2004235136A|2002-12-06|2004-08-19|Yazaki Corp|コネクタ|
US6932642B2|2003-05-06|2005-08-23|Delphi Technologies, Inc.|Low insertion force connector|
US20040224555A1|2003-05-08|2004-11-11|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Automotive flatwire connector|
JP2005004993A|2003-06-09|2005-01-06|Jst Mfg Co Ltd|プラグ型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を含む電気コネクタ|
JP4291800B2|2005-06-21|2009-07-08|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電気的接続装置及びコネクタ|
JP4818833B2|2006-06-30|2011-11-16|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平形柔軟ケーブルのハーネス|
US7371093B1|2006-10-31|2008-05-13|Agilent Technologies, Inc.|ZIF connection accessory and ZIF browser for an electronic probe|
CN201029126Y|2007-03-02|2008-02-27|富士康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电连接器组件|
JP5289154B2|2009-04-15|2013-09-11|矢崎総業株式会社|コネクタ|TWI479960B|2012-12-28|2015-04-01|Hon Hai Prec Ind Co Ltd|具撓性線材之固定裝置及電子裝置|
CN206211130U|2013-12-31|2017-05-31|3M创新有限公司|直角出口连接器组件|
JP6401676B2|2015-08-06|2018-10-10|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06684634A|2015-11-06|2017-05-17|富士康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网线转接头|
US9810422B2|2016-02-04|2017-11-07|Dell Products L.P.|Floating apparatus for fixing membrane cable for fan module lighting|
US10177476B1|2017-10-06|2019-01-08|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Card edge connector assembly|
US10651583B1|2018-12-18|2020-05-12|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Power supply for socket assembly|
US11070002B2|2019-01-09|2021-07-20|Amphenol East Asia Limited Taiwan Branch |Connector with guiding portion, and shell and insulating body of the same|
TWI739373B|2020-04-07|2021-09-11|大陸商東莞立訊技術有限公司|電連接器|
法律状态: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US13/253,472|US8840415B2|2011-10-05|2011-10-05|Power cable connector|
[返回顶部]